比例评估的关键要素:因果关系和可预见性
在确定比例性评估中要考虑的附带损害时,必须考虑两个不同的问题:因果关系和可预见性。预期损害是否可以视为由袭击造成?在发动袭击时是否可以预期到这种损害(即是否可以预见)?由于比例性要求在发动袭击之前进行事前评估,因果关系和可预见性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然而,这仍然是分析中的两个不同要素,必须分别考虑。
因果关系要求确定袭击与特定附带损害之间的关系。则确定因果关系很简单;因此,在实践中,比例分析仅侧重于可预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正常情况下预计袭击会发生附带损害,则可以认为该损害是由袭击造成的。
当涉及多个行为者时,确定因果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这些行为者 意大利资源 可能是对手,也可能是冲突一方以外的其他行为者,例如实施制裁的政府间组织。暂且不论可预见性问题,第二个行为者介入的事实并不会自动排除随后的附带损害被视为由袭击造成的。
应考虑的附带损害是若无袭击就不会发生的损害— — 但有一个限制。由袭击者以外的行为者的行为所致的损害,并且不是由袭击的物理影响所致的损害,应排除在外。举例来说,被用作非自愿人盾的人员的死亡或受伤包括在应考虑的附带损害中。即使是袭击者对手的行为使他们处于危险之中,损害也是袭击的物理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如果对手为了报复袭击而处决人员,则损害将不被视为由袭击造成,因为它不是由袭击的物理影响所致。
分析中的第二个要素是可预见性。附带损害不仅必须由袭击造成,而且在计划或发动袭击时也必须能够预见到其发生。在国际公法的其他领域,“可预见性”被解释为指合理的可预见性:即在行为发生时,对不法行为负责的一方应该预见到什么。在比例评估中要考虑的损害的识别也适用同样的方法。计划或发动袭击的人所在地的理性人应该预见到的正是这种附带损害。
可以“合理”预见的内容取决于计划、决定或发动袭击的情况。这尤其包括攻击者的能力和可用资源;袭击是预先计划的行动的一部分还是在动态目标定位期间发生的;以及袭击计划和实施的背景,包括可用时间、地形、天气、能力、可用部队和敌方活动等因素。